
音乐艺术
主讲人: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杨秋仪教授
时间:2014年3月20日
地点:襄阳市文联
主持人:张雅萍(秘书长)
一、关于“音乐”
(一)界定
1、从物质材料上看:属于声音艺术
2、从接受方式上看:属于听觉艺术
3、从存在形式上看:属于时间艺术
4、从反映现实上看:属于表现艺术
5、从情感体验上看:属于情感艺术
6、从社会功能上看:属于美的艺术
(二)定义
1、关于“传统音乐”(包括中世纪、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):有组织的乐音作有规律的运动。
2、关于“现代音乐”(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音乐):有个性的声音作有意味的组合。
(三)分类
1、声乐:包括所有的歌曲、合唱曲、咏叹调、宣叙调、戏曲唱腔、说唱唱段等。
2、器乐:包括所有的独奏、合奏、室内乐、交响乐、戏曲音乐中的器乐部分、说唱音乐的伴奏部分,以及其它舞蹈音乐、影视音乐中的器乐部分。
(四)体裁
第一种情况:“纯音乐”与“非纯音乐”
1、纯音乐:不加任何文学性“歌词”的音乐。主要是器乐。
2、非纯音乐:加有文学性“歌词”的音乐。主要是声乐。
第二种情况:“无标题音乐”与“标题音乐”
1、无标题音乐:主要是器乐。诸如各类奏鸣曲、协奏曲、交响曲等。属于“纯音乐”中的更纯的音乐。
2、标题音乐:亦为器乐。主要指具有丰富的“文学性”内容的音乐。由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柏辽兹所创立。
第三种情况:“宗教音乐”与“世俗音乐”
1、宗教音乐:所有用于宗教、宣扬宗教、传播教义的音乐。如基督教音乐、道教音乐、佛教音乐等等。
2、世俗音乐:除宗教音乐以外的所有音乐。包括各种歌唱生命、生活、大自然;歌颂英雄、爱情、友谊的声乐和器乐作品。
第四种情况:“传统音乐”与“现代音乐”
1、传统音乐:
(1)按时间划分:
西方:19世纪末,指晚期浪漫主义(马勒、理查•斯特劳斯)和印象主义(德彪西、拉威尔)以前的音乐。可以包括中世纪的音乐、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、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。
中国:20时间初,指学堂乐歌(曾志忞、沈心工、李叔同等)以前的音乐。可以包括宫廷音乐(主要是雅乐和燕乐)、民间音乐(民歌、说唱、戏曲、歌舞、器乐)、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(主要是琴曲、琴论、艺术歌曲)等。
(2)按音乐创作技法及风格划分
西方:法国印象主义(代表性)以来的,以反传统、探索的、实验的、标新立异为己任的音乐创作。其中主要有:
法国:印象主义音乐;20世纪的法国“六人团”和“三人团”;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梅西安。
俄国:斯特拉文斯基;前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、肖斯塔科维奇
德国:勋伯格、贝尔格、韦伯恩;亨德米特
匈牙利:巴托克
英国:布里顿;
美国:格什温、格罗非、科普兰
其它风格:噪音音乐、微分音音乐、偶然音乐、电子音乐等等。
中国:20世纪80年代以后,以罗忠熔、汪立山、谭盾、周龙、陈怡、刘索拉、叶小刚、瞿小松、彭志敏、刘健等为代表的音乐创作。
2、现代音乐
(1)按技法划分
西方:采用无调性、十二音、序列音乐等技法进行创作的音乐。主要包括:印象主义、原始主义、表现主义、十二音主义、新古典主义、序列音乐、即物主义音乐以及其它噪音主要、微分音主义、自然主义、偶然音乐、电子音乐、点描音乐、简约派音乐等等。(此外可以包括爵士乐)
中国:主要是学习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所进行的不同于“传统”的音乐创作。
第五种情况:“严肃音乐”与“流行音乐”
1、严肃音乐:比较注重形式美包括技法层面、思想层面、社会层面深刻表达的音乐。
2、流行音乐:比较注重个性、情感性和时尚性的表达,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,以及大众化的展示方式,一般不关注社会重大问题。
──等等,不再赘述。
(五)艺术语言
艺术语言,即构成该艺术的“物质材料”或艺术作品的形式外观。就音乐艺术而言,其艺术语言分别如下:
1、旋律:音高轨迹
2、节奏:长短组合
3、拍子:强弱规律
4、调式:音与音的相互关系
5、调性:由某一高度的调式所体现的风格色彩
6、和声:音与音之间的纵向关系
7、曲式:音乐的结构样式
8、复调:旋律与旋律之间的相互关系
9、织体:多声部作品的旋律样式(主调织体、复调织体)
10、力度:音乐表现的紧张度(表现为张力)
11、速度:音乐进行的快与慢(表现为张力)
12、音色:不同发音体的色彩及其组合
13、音响:音乐的响度(表现为张力)
(六)音乐性格(风格)
1、进行曲:行进之曲(阅兵、加冕、凯旋、出征、葬礼等等)。包括声乐的(如《国歌》、《队歌》、《军歌》等等)和器乐的(如《拉德茨基进行曲》、《星条旗永不落进行曲》等等。注意:此类器乐化的进行曲通常也称为“音乐会进行曲”)
2、舞曲:歌舞之曲(各国、各民族、各地区的舞曲)。包括声乐的(如《青春舞曲》、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等等)和器乐的(如《春节序曲》、《采茶扑蝶》等)
3、颂歌:对祖国、对英雄的歌颂(一般具有史诗性格)。如《长江之歌》、《我爱你中国》、《嘎达梅林》、《第九交响曲》、《沃尔塔瓦河》、《芬兰颂》等等。
4、歌谣:社会小曲。如《沂蒙山小调》、《摇篮曲》、《喀秋莎》、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等等。
二、作品欣赏
以《黄河》大合唱(光未然词、冼星海曲)为例:
1、题材:抗日战争
2、体裁:大合唱(具有交响乐的性质),其中:
第一乐章《黄河船夫曲》:体裁:船工号子。
第二乐章《黄河颂》:体裁:颂歌。
第三乐章《黄河之水天上来》:体裁:狂想曲(民族性和抒情性)。
第四乐章《黄水谣》:体裁:抒情歌曲。
第五乐章《河边对口曲》:体裁:类曲艺歌曲。
第六乐章《黄河怨》:体裁:艺术歌曲(具有咏叹调气质)。
第七乐章《保卫黄河》:体裁:进行曲(具有战斗性气质)。
第八乐章《怒吼吧,黄河!》:体裁:进行曲(具有抒情性、战斗性及颂歌性气质)。
3、成就:中西结合的典范。
4、分章欣赏:播放视频
三、现场提问
(关于音乐的所有问题)
四、结语
1、音乐艺术是“人”的艺术,是表达人的思想、情感,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。
2、音乐艺术是“抽象”的艺术,是由“声音”(不确定、不可靠、模糊的、非指向性、非具象化的)材料构成的艺术。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音乐素养、人文素养和生活阅历、艺术体验,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、联想(即二度、三度创作)的艺术。
3、音乐艺术是“美”的艺术,愿我们的心灵在音乐中获得抚慰、获得陶冶、获得升华。
谢谢大家,再见!
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